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013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

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
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87件,铁器有斧1件、锄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
山东临淄齐故城铁钁2、犁铧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锛5、铁凿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六处。
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钁、铁锄等。
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锛6、凿4、刮刀59、矛3、鼎1件等。

材料二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孙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九》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赵策一》

“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二牛所曳之犁),童五尺一犁”   

——《管子·乘马》

完成下列要求:
(1)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和顾炎武的治学目的。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2)结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分析对当代的作用。
2020-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第五琦所创立的盐榷制进行了系统改革。他放弃第五琦的官产官销政策,撤销原来非产盐区的州县盐官,只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收购亭户所煮的盐,加价转卖给商人,任由他们运到各地出售。为了保证官盐的运销,刘晏还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十三巡院,加强缉私,严禁私盐的运销,以保护贩卖官盐的利益。禁止各道对过境商盐船身及商船使用堰埭征取通过税,使盐在离开盐场以后即通行无阻,便利盐的转运……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当盐供给不上时,减价出售。盐法改革后,唐政府的盐利岁入60万贯,到代宗大历(766~779年)末年,增加到600万贯。刘晏对盐法的改革,将直接专卖制改为间接专卖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盐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盐法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练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l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6 .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