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摘《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06-12更新 | 503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2023-09-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1课学习讲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

——据《中新网》等整理

史料二   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阶层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世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地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

——摘编自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


【探究】
(1)史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普及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1865年,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带兵侵入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军西征。为了就近补给武器,左宗棠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招募技术工人,购买机器,建立了西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兵工厂——西安机器局,后迁入兰州。该局生产的武器在抗击侵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最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所占伊犁地区之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1)指出史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史料,简述左宗棠历史活动的意义。
2023-09-14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6课学习讲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董茜茜《唐朝之海上丝绸之路》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概括宋朝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反映这一根源的具体表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史料二   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明末心学门人)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在应当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日知录》


【探究】
(1)史料一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史料二中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

史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摘编自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023-09-13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9课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史料二   明朝中后期……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今嘉定区)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探究】
(1)据史料一,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09-11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4课学习讲义
9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材料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022-11-03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 -【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299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