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数据变化看社会发展,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农林牧副渔业
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
总额/亿元
19783 678.7385.01 621.51 072.5355.0
198815 180.41 378.05 814.13 865.23 821.8
199885 195.56 860.034 134.914 816.426 849.7
2008319 224.624 100.0131 727.633 428.1179 921.5
2018900 309.064 644.0305 160.067 538.0305 050.0
若进一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补充史料并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2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4 . 改革·创新·发展

     克罍(lei)             克盉(he)

克盉、克罍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盎来纪念这一事件。

②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1978年、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项目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经济总量城镇化率外汇储备
19783679亿元381355亿美元1.8%17.92%1.67亿美元
(居世界第38位)
201782.7122万亿元5966027.8万亿美元15.1%58.52%3.1399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1位)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制)


(4)通过数据对比,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2023-03-15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5 . 学思之窗

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概括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的“战乱”名称,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7 .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70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图1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是哪一致策实施的结果?

主题二7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2)图2成果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什么计划?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根据图3,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主题三:70年,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

....“俩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供了坚强支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喷气发展。古老的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2019年4月2日1《人民日报》


(3)“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什么意义?“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你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2021-01-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约80%。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国家为推进扫盲运动,编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其中部分课本的目录统计大体如下

目录类别目录示例篇目合计
歌颂领袖《歌唱毛泽东》11
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
歌颂祖国《美丽的祖国(朗诵诗)》10
中外关系《苏联代表团访问农民》5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7
国家建设成就《修筑成渝铁路》5
农村合作组织《杨家村的合作社》5
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代表》3
介绍科技《邮政和电信》5
农业生产科技《新农具》5
生产分工《还是分工好》2
卫生常识《人为什么要喝水》10

——摘编自张鹏《1950年代上海郊区农村扫盲与农民思想文化教育——以农民识字课本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推进扫盲运动进行阐释。
2023-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推翻帝制”“开天辟地”“获得新生”对应的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3)材料四中图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图二的数据变化反映深圳得益于开放的什么具体举措?

材料四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认为“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四大:继往开来拓市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如何评价这一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