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1919年和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孙中山和中国革命者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摆脱自从 1842年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在这一方面,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的。1919 年 5月 4 日,在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发生了学生和工人的旨在反对列强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摘自(美)R.R.帕尔默著的《世界现代史》(下)(1870 年起)

材料二   社会主义这一微弱的支流在东方社会中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一战及一战后东方国家普遍崛起的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十月革命促使马列主义在东方国家的威望空前增长,促使东方国家的先进人物接受这一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导致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组织。

——摘自马克壵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842 年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的名称,并指出之所以说“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的”理由。用一句话归纳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性质,并列举一个“口号”证明其性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表现。
(3)任选材料三中三件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历史在这里交汇。当时的中国,风雨如磐,列强蹂躏。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在这里交汇”的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
2019-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鸦片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1898戊戌变法
1900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辛丑条约》签订,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1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5新文化运动

(1)依据材料,指明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分水岭”的具体含义结合所学,列举辛亥革命所取得的重大革命成果。
(2)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九品中正制度的规定,当中正的一定是现任朝廷的大官,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也就是把东汉时地方大姓控制的乡论转由朝廷控制。原来与政府不无矛盾的大姓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他们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但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材料三   我们不能以科举制在近代的废止结局来否定其在古代长期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有大约1240年左右的时间,科举制是适应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的。只有当西学东渐、国门被迫打开之后,科举制才日益与时代脱节。从1903年渐废科举的计划,到1905年立废科举的变化,是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价值”。
(4)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在近代被废除的时代因素。
2021-02-0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5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唐代在人才选拔上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迷信誊录
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卷
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
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1-12-1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
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
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
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
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要求写出选择的篇目举例,史论结合)
2021-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古族地区和蒙古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6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三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1-1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1978-2001年)。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11-1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1年至公元15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7%-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也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
(3)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世界地位的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020-0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