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努力。
2022-03-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根据材料,指出大事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件大事,并加以说明。
(2)若从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角度,在上表时段中再补充两件重要大事,并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几次变化


材料二     新时期农村改革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
任制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
2003年3月《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6年元旦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2014年7月为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到
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
2016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
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
业支持保护补贴,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的指导意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1)据材料一,指出三张图对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各自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崭新特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耐得翁《都城纪胜》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长洲县志》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第一卷

材料三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材料四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什么新特点并分别指出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并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5)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经略边疆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411年

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开设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

1571年

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

1653 年

清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4 年

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掉额尔德尼”尊号

1727 年

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57 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叛乱

1759 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方式并举两例说明这一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出现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略边疆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1-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1001150015011840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洛克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他的“经验主义”是把“感觉”做为唯一可靠的认知基础。洛克指出,人认识世界只能通过不断积累、实验、归纳、推理,最后得到的才是可信的知识。而不是神神叨叨靠什么圣灵启示。洛克的这个发现,就是后世科学的原则,既是实践原则,也是检验原则。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原则之下,三百年来科学才找到了正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才有了飞速发展。

——摘编自《洛克杂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渐趋衰微的原因。
(2)列举出“三百年来”科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
2022-0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材料三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要: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7-05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三   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事件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021-12-04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