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教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什么要长征?
(2)试举两例说明“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
(3)为什么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等矿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年“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的依据。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说:“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其后,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意义
2022-02-13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8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会议

内容

出处

1921

中共一大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持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922

中共二大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对象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作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22-07-0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理论自信-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9 . 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
2022-11-27更新 | 1885次组卷 | 13卷引用:期末卷(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阅读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