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2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扫描(政治史模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发展简图,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如图提供的相关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客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12-07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比较两幅图,提取有关西周到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6-01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和《东方杂志》分别是清末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两种媒体在20世纪初大量刊登关于“十八世纪”的报道和争鸣。“十八世纪”的应用范围始终与世界历史发展相联系,而中国并未与这一词汇发生直接关联。以如表格是《申报》与《东方杂志》在19051911年间对“十八世纪”的具体刊载情形。

年份

《申报》刊载情况

《东方杂志》刊载情况

篇数

所属栏目类别

篇数

所属栏目类别

1901

1

历史

1904

13

军事、历史

1905

60

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外交

17

政治、法律、经济

1906

2

历史

7

经济、法律、宗教

1907

6

政治、经济、法律

1

经济

1908

3

政治、外交、经济

3

政治、经济

1909

5

社会、历史、经济、教育

2

科学、经济

1910

7

法律、经济、军事、教育

5

科学、政治、经济、宗教、教育

1911

8

历史、政治、经济、法律

10

科学、政治、经济、艺术

﹣﹣据牛贯杰《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中国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
2020-03-30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评述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6 . 有学者认为:唐代社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政治制度的高度自我完善机能是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以唐朝的政治制度有关史实说一说你的理由。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字斯计十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样、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关于古代中国姓氏文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8 . 钱玄同的转变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摘自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摘自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问题:
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模式建国之初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点重工业化先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排斤城市化、高速度、先污染后治理,强调自力更生以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适度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

——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2-17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16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