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你是否认可材料作者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2-06-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谭嗣同(18651898),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下令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最终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摘编自梁启超《谭嗣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谭嗣同作为“为国因变法而流血第一士”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2-03-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从图中任选两件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绪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次历史性事件之近代中国各阶级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件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图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的区域,并说明分布在该地区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表

阶段概况
1949~1980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第一拖拉机厂、天津拖拉机厂、常州拖拉机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1981~1995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停滞不前
1996~2003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联合收制机异军突起,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提高,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摘编自尚书旗、王东伟《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农机装备》

从上表中任选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选取两个阶段即可,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2-01-01更新 | 22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摘编自柯学民《中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图中,任选一座城市,列举在此地发生的两件近代史事件,并进行评述。
2021-12-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古老的中国输入了一缕清新的文化气息,同时,也向处于急剧变化中的欧洲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世界,于是,中国社会、政治、建筑、风俗、园林、交通、绘画等方方面面,都成为1718世纪欧洲上层社会,尤其是知识界谈论的重要话题。至18世纪,在欧洲文化变革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法国知识界已非常熟悉中国社会制度的大概情形,甚至有人说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超过了对欧洲本身某些地区的了解,而传教会则是传播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

——摘编自李世愉、王政尧主编《中国大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文化交流”,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地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的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