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中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020-1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2 . 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今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60周年B.70周年C.80周年D.90周年
2019-12-19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9年12月20日,高一某班学生召开“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主题班会,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澳门回归和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A.位置优越B.“一国两制”C.经济发达D.科技进步
2020-07-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9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6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中倡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倡议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A.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机成熟B.组建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成熟
C.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日益孤立D.民主协商创建新的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以孔子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三民主义相违背为由,取消国家祭孔。1934年,国民政府将8月27日孔子诞辰定为“国定纪念日”,举行盛大纪念典礼;1939年,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战时教育亦为国本B.时局紧张凝聚人心C.缓和矛盾转移视线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命令美国的空海队给与朝鲜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到中国东北边境近。10月下旬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继续向朝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坐在克里姆林宫里,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开始时,美方盛气凌人,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来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战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企图,可谓“打得一事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签署停战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