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虞和平在《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书中记载:张謇于1913年出任主管全国农工商各业的农商总长,他自己表述出任农商总长的心态时说:“盖际此时艰,不敢不出,勉尽国民一分子义务。然外观时事,內忖精力,此义务能尽到几分,能收几分之效,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则毫无把握。……所可以告国人者,惟矢此勤勤恳恳之心,与国务院诸君,交成职责而已。”


(1)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张謇为什么会说出“此义务能尽到几分,能收几分之效,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则毫无把握”这样的话?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张謇出任农商总长(1913——1915)前后,民族经济取得了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謇对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
2024-03-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后汉书》中记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这里的“西海”是指(     
A.地中海B.红海C.波斯湾D.死海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2023-08-11更新 | 17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问题: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尚书大传》记载某位历史人物在摄政期间,“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这位历史人物是(     
A.周武王B.周公C.孔子D.商鞅
2024-02-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所反映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7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8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4次组卷 | 57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如图所示分封制,重要诸侯国封地的记载应该出自于(     
A.《史记》B.《文史通义》C.《资治通鉴》D.《新史学》
2022-08-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