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740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4 .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场争论
A.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C.脱离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生产实际
D.反映出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5 . 据中共一大代表回忆,大会“议事日程共有四项:一、党纲与政纲;二、党章;三、中心工作与工作方针;四、选举”。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视角回望,中共一大的贡献是
A.确立了党的政治方向B.提出思想建党的原则
C.产生统一的领导核心D.形成严格的纪律意识
6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3年5月,蒋介石密令胡宗南以武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对此,毛泽东亲自撰文《中共“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质问国国党》《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英美盟邦大不满意》等,通报抗日战场信息,驳斥国民党的作为与言论。中共对外宣传旨在
A.揭露国民党的反共行为B.塑造中共的抗战形象
C.挽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争取英美等国的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奏本制度,规定只准用题本和密折。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又废除题本,统一使用奏折,规定:“内外各衙门一切题本,本属繁复……均著改题为奏。”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A.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B.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C.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10 . 如表所示是1911年英法媒体关于中国时事的相关报道。英法媒体的这些报道
具体报道出处
“袁(世凯)是当今中国最令人好奇,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他是个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法国《时报》(1911年12月23日)
“通过建立共和政体从而确保中国秩序的这一做法,远不及我们依靠袁世凯的方案来得更有把握”英国《泰晤士报》(1911年12月25日)

A.意在教唆袁世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B.反映了列强以华制华的侵略思想
C.表明袁世凯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工具
D.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制造了舆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