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铁制生产工具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商周时代农业的集体经营渐被个体经营取代,这就为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伴随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一部分奴隶和平民接受国家的授田并获得了对自耕份地的私有权,成为最早的自耕农。某些新兴地主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些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成为最早的租佃农。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成分逐渐减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国农耕经济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