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于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的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 细心的张晓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下图中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改革
B.经济所有制的变革
C.国家政治制度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2018-02-06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二十一历史试题
4 . 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5 .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6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   
A.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及扩展
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
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