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06次组卷 | 50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美国驻华外交官戴维斯的报告:“……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搞封锁,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迫使他们逐渐依附俄国。要是美国派一个观察团到延安去,那就会打破这种孤立无援状况,削弱依附俄国的趋势,同时又能遏制蒋介石试图以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愿望。”此材料说明美国
A.彻底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对蒋介石抗战已经丧失信心
C.试图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
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列为中美关系1971—1992年的演变表

时间事件
1971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终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
1973年后基辛格希望美国能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中国则谴责美国退回到与台湾保持密切关系的老路上去。
1979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使中美双方再次接近。中美同意在关键的地区争议问题上,采取平行的或互补的行动。中国不再强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是提出第三世界应更关心反对苏联的扩张主义。在70年代末,中美关系取得了质的突破。
80年代初中美两国又进入一个争吵阶段。主要原因是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对第三世界经济的漠不关心、对别国内政的干涉、两国思想认识的差别等。
1983中美两国有了和解的迹象。这一年,中国在湖广铁路问题上胜诉,8月中美两国经过12个月的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新的纺织品协议。美国放松了对中国出口先进技术的限制,中国则恢复了与美国的军事交流。
1985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并推行“新思维”,中美关系又有变化。中美在各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显现出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逐渐出现严重的入超现象。中美文化交流尤其是在派遣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和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问题上争端不断。
1989年底中美两国都面临着使两国关系“重新正常化”的问题。最终,两国政府都作出了必要的让步。中国在人权和经济问题上的让步是释放政治犯、解除戒严令,增加进口美国商品,而美国则宣布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新的战略来影响中国。

——(美)哈里·哈丁著《中国和美国1972年以来的脆弱关系》1992年版


(1)根据材料概括1972年至1992年中美关系变化态势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美国因素以及70年代末中美关系发生质的突破的中国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关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中能够得出哪些认识?
5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7 . “冲击—反应”模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据此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对应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C.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改革教育
D.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开启思想革命宣传民主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