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派之前,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应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变易观,来论证他们提出的变法主张,解释社会历史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思想相对的思想体系。在维新派的思想中,进化论占有重要地位。维新派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变易观念,而且进一步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观点。康有为的进化观是在杂糅儒学变易观、今文经学和西方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他讲的与传统思想中循环变化论根本不同。他认为万物不仅变,而且变盖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

——摘编自郑世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未来模式是民主共和;同时,他们发现西方社会出现不少弊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劳资对立严重,于是他们提出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并行的革命方略。

——摘编自胡伟希《中国思潮评论》

材料三   1916年,陈独秀撰文写道: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陈独秀还认为,中国人真正的觉悟可能还不仅仅是物质的,也不是中国仅仅建构一个政治的民主架构,而是中国人必须在伦理观念上、道德上、思想文化上有最后的觉悟。

——摘编自蒲实《三联生活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改革派变易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关注点的变化,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特点。
2021-02-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楚辞》中关于甘蔗的记载说明我国不仅早有甘蔗栽培,而且还已经掌握了甘蔗的加工利用。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了专业的糖坊和糖商,已能生产砂糖和冰糖,食糖也开始远销到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宋朝时,甘蔗制糖得到大力发展,南宋时蔗糖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明代已经采用把糖膏放在瓦馏中淋水分蜜的方法,并开始根据分蜜程度将白砂糖分为五个品级,这是我国在制糖技术上的独特创造。

——摘编自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

——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

材料三   19781992年的14年间,食糖年产量增加到了79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59%,人均食糖占有量增加到6公斤。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制糖业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摘编自连学智《中国糖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糖业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糖业发展的意义。
2021-02-05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