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2年—1983年间,中国的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9.8%,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不合理做法”遏制了效率、生产力和工作动力。为改变“不合理做法”,中国政府
A.以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加快人民公社转变为乡镇体制的改革
2021-02-0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12年,同盟会吸收了四个小党派,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地领导的国民党,在随后的大选中占据了下议院总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议院274席中的123席,比其他三个支持袁世凯党派票数的总和还多,这表明
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制度
B.民生主义的实施提高了国民党的支持率
C.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国民党维护共和的努力得到较大的认同
3 .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
4 . 西汉货币制度的演变

材料 公元前186年,汉政府初次实行自己铸钱,同时明令禁止民间私铸。公元前175年,政府再次允许私铸,但附加一些限制。文帝和景帝时期,吴王刘鼻以铸铜和铸钱的方法来增大他已有的可观的财富。在公元前144年间,政府再次专控铸钱,私铸成为处死的大罪。在整个这一时期,伪钱大量增加,普遍的作法是取钱的边缘制造假钱。公元前120年,政府废止四铢钱改用三铢钱,并刻上实际重量而不用虚假的半两字样,假半两钱不再使用。就在同时,又创制了一些新的高面值货币,一种是钞票,是用白鹿皮作的,用来征集岁入,其它三种是银锡合铸。一年以后,又废止三铢钱改用五铢钱,重量也和面值相符,这是中国的标准铜钱,沿用到唐初。汉代铸钱,起初由中央政府和郡同铸,使钱的周边隆起以防止取铜。不幸的是各郡铸的五铢钱质量不好而且分量轻,伪造五铢钱和银币的事连续发生。由于以上情况,公元前113年,由隶属于水衡都尉的上林三官专管铸币,水衡都尉和少府共同负责皇帝宫廷的财政。这样,铸钱和以此获利成为朝廷的独有特权。铸币制度从公元前113年到前汉末,一直保持稳定。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归纳西汉币制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的币制变化的影响。
5 .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
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6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7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