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C.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D.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2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3 . 下图是1949-1965年中国粗钢产量变化趋势图。其中,1953-1957年粗钢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落实
4 . 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中央的外交决策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外交决策方式是以“奏折朱批”为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设立了新的机构--钦差五口通商大臣,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中央集权决策出现下移趋势B.地方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C.传统华夷观念遭到彻底否定D.鸦片战争破坏中国主权
2021-07-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86次组卷 | 6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6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7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然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偶有反复,但没有改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滴变趋势。演变趋势指
A.察举制度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主义不断强化D.民主法治不断健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来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多样化C.趋向古板D.逐渐适应统治者需要
9 . 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追求纯中锋的用笔。这体现了唐人书法的特点是
A.自由B.尚法C.尚意D.摹仿
10 . 据《长安看花记》记载:道光年间,四喜部(以演昆曲著称)“每茶楼度曲,楼上下列坐者,落落如晨星可数,而西园雅集(堂会),酒座征歌,听者侧耳,会心....四座笑语喧阀”。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士人的艺术品位提升B.昆曲的生存空间有限
C.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D.昆曲呈现出复兴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