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2次组卷 | 84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2023-11-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2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郡县制首倡者
2022-10-26更新 | 201次组卷 | 38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B.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2022-09-20更新 | 907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1次组卷 | 77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因人设法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9 . 建国初,毛泽东在谈及外交某重大成就时说:“我们打胜了国内的反动派。但是世界上还有反动派,就是我们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需要有朋友……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这一外交成就应是
A.确定“一边倒”外交战略B.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2021-09-05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有一理学家,在反思唐末政治时,认为“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并在为同为理学家的兄长所写墓表中,高度评价其兄“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这位理学家意在强调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