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4-23更新 | 16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辽朝此举(     
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
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2023-10-04更新 | 152次组卷 | 43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地区措施
东南地区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24-0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4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2024-01-29更新 | 169次组卷 | 66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57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练习(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鸦片之役虽然败了,他们不承认是败了。主战的剿夷派和主和的抚夷派,在战争之后,正如在战争之前,均未图振作。直到受了第二次战败的教训,然后有人认识时代的不同而思改革。”材料中的“改革”最有可能是指(     
A.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44次组卷 | 53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练习(选择性必修2)-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传说东晋名僧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道士陆修景和文人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这便是有名的“虎溪三笑”典故。这一典故反映出当时(     
A.佛道两教社会影响力增强B.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
C.佛教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D.儒学主流意识地位的动摇
2023-06-21更新 | 420次组卷 | 25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29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籴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食用粮反要依赖进口,这说明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D.民生与市场联系紧密
2023-08-20更新 | 25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