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2021-06-08更新 | 4969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2019-10-11更新 | 483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
2023-04-23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据《汉书》《后汉书》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年间,中俄两国就边界问题正式展开谈判,实际上两国都希望达成一个和平协议。就中国而言,在谈判之际,西部噶尔丹在喀尔喀草原军事扩张越发肆无忌惮,给康熙皇帝造成巨大威胁与压力,同时对沙俄整体国力、政治文化背景也不太了解,战争结局无法预料。与此同时俄国内政外交也陷入困难时期,对外,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爆发战争,俄国战败后在东欧地位迅速下降;对内,俄高层政治明争暗斗局面十分激烈,无力应付远东事务。168989日,中俄双方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高级别的会谈,并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摘编自宗民《条约中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边界问题双方政府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力图通过谈判解决。1964年,中苏开始了首轮划界谈判。1991516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两国国界东段协定,并得到了两国立法机构的批准。19949月,中俄两国首脑签署联合宣言,双方再次承诺将严格遵守1991年协定。20041014日,中俄两国首脑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200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批准了该项协定。此举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能够促进中俄边境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俄两国通过和平谈判最终解决了双方历史遗留问题,这为世界各国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宿丰林《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问题的再探讨——兼评俄罗斯学者的“新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康熙年间中俄谈判的背景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概括中俄解决边界争端的特点并谈谈对边疆问题处理的认识。
2022-09-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1871年,英国的农业、林业、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由34%下降到15%,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由28%增加到42%并上升为主导产业。17001709年,英国铁和钢的进出口分别是16千吨和1.6千吨,18501859年,上述数据分别为44千吨和1225千吨。1765年,英国的纺织总量是价值50万磅的棉花,全部是手纺,1784年,这一总量跃升到1200万磅,全部是机纺,到1830年,棉布料占到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而这竟是出自一个看不到棉花种植地的国家。

——摘编自南岭《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7.2%、40.7%、52.2%,第一、二、三产业的对比关系大体是145,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已经转变为三二一,经济发展已经转变为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增长。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已经步入后期阶段,而且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2019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继续延续了三二一的增长态势。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史略(下篇)》

材料三   1978年以后,经济指导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以农轻重同步发展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产业经济均衡发展的活力。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全能型”转向“效能型”;科技管理.方式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摘编自《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英国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陈独秀的活动
1915创办《青年杂志》
1917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2-09-06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经济萧条,盗贼猖獗。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他还亲自参加劳动,劝课农桑。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克勤克俭,勤政爱民,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劳务实的社会风气,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自黎芸《析文景之治》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唐太宗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贞观王朝对商业不歧视,给商业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使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眷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唐太宗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采用和亲政策,发展民族关系。贞观五年,唐太宗下令在长安重修国子监,后又兴建书学、算学、律学三科学校,吸引四方儒士云会京师,高丽、百济、新罗及吐蕃等国君长亦遣子弟来唐留学。

——摘编自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景之治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022-09-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陆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陆续问世,包含了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与此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还以自己的力量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宣传了各种科技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占有较大篇幅。

材料二   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份刊物不但是国内化学刊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国际化学界也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由学会创办的刊物还有《化学》《化学通讯》《化学工程》等。除了由学会创办的刊物外,还有学校刊物、研究机关刊物和工厂刊物。这种种刊物,虽质量不一、规模各异,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化学的发展状况。除了刊物外,书籍也是化学出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从1927年至1941年春,中国出版的化学书籍共有327部,其中工业化学书籍所占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学教科书及普通化学书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引进化学知识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化学出版物大量出版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着力拉拢士人。宋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广泛吸纳读书人参与宋朝政治,激发了宋朝人读书求学的热情,社会上兴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随之大兴。宋仁宗时初步恢复了从太学、国子监到州、县学的官办教育。到宋徽宗朝,在学人数有二十一万余员。民间创办的私人书院在宋朝也大行其道,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教育还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南方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了,南方读书人考中科举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现象甚至一度引起了北方官员的不满。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围绕科举考试来安排教学,故其教学内容偏重经学、诗赋,铸就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发达的宋代教育,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宋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一些其他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概述其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