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15年全国钢铁产量及其分布情形,根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产量(吨)备注
湖北136540此系汉阳铁厂炼成之铁
奉天(今辽宁)29530本溪湖煤铁公司所炼
山西72000平定、晋城、高平盂县、隅县等处土法所炼
湖南26000宝庆、茶陵等县土法所炼
四川25000涪陵、恭江等县土法所炼
云南11000镇雄、剑川、曙峨等县土法所炼
其余各省10000均系土法
总计310070其中土铁144000吨
A.技术进步存在地域差异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手工业占据主导性地位D.经济布局逐渐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设立之初,规划该局资本为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1000股,每股500两,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此外,该局还规定:购买股票者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和籍贯;股东出让股票时,也必须到招商局注册,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由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体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兼备的特征
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已突破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
D.表明清政府已放弃抑商政策
2024-01-30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又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     
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兴起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
C.解决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
2024-01-19更新 | 21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5 . 如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这些思想(     
思想家思想
李贽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听)耳,不足采也
顾炎武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A.揭开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6 . 有学者在评论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认为治乱的根本,应是人克制自私利己的欲望,并主张人类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的自然状态中去。由于这一理想违背了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使其天然具有一定的消极性。”由此可知,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2024-01-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乾隆皇帝曾在奏疏中批示道:“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今乌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传谕沿边各督抚知之,如有仍旧书写之处,朕必加以处分。”乾隆的这些举措(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蕴含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
C.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因地制宜
D.旨在实现域内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
2024-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辽政权建立后,在上京、中京、西京均设国子监,旁边则建有孔庙,并制定了定时祭祀先圣孔子的相关规例。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亦在大都设立孔庙,并以空前至高的谥号“大成至圣文王”追封孔子。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举措(       
A.表明华夏民族共同体理念已形成
B.践行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实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转型
D.有利于增强汉人的政治认同
2024-01-0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代“传奇”的内容虽不免奇特,但其想象则是超拔的,空灵蕴藉;不仅未染上凡近之气,反而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宋代“话本”逐渐取代“传奇”,散发着浓郁的民间趣味:活泼与浅陋并存。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变动B.市民文学已成为社会主流形式
C.宋代民众的文学素养较低D.商品经济发展助推了文学转型
2024-01-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承秦制,由丞相参与皇帝决策;丞相多由一、二功臣、贵戚出任,并有独立的丞相府办公。因职事繁多,至武帝时,丞相府吏员已增至三百余人。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须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因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编自王剑   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至唐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后世嗣君的“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趋势。
2024-01-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