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这是明末一位科学家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工序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附有插图,在科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据此可知,该著作是(     
A.B.
C.D.
2024-03-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指出:“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原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据此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中外反清势力勾结B.前朝的外交政策不适应形势
C.政府缺少对外交往经验D.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2024-02-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转一响”是城市家庭渴望拥有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取代“三转一响”,成为新的“四大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B.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D.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2024-02-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4 . 下面方框的内容是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歼敌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     
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部的主力,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
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
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
A.说明中国革命找到新的道路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体现了两党矛盾的彻底消除D.有利于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024-02-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5 .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这一条约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4-02-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6 . 有人指出,从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召开,中国上演了战与和的变奏,但和只是插曲,而战才是主旋律。战与和的地位不同,主要是因为(     
A.各民主党派附和国民党政策B.抗战巩固了国民党统治
C.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D.广大民众政治上的觉醒
2024-02-14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为“持久战”这一战略构想提供最有力支撑的是(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B.广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国军正面战场的奋勇抗击
2024-02-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8 . 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决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而到了中共二大的时候则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这一转变(     
A.表明中共已从幼稚走向全面成熟B.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C.标志着统一战线的思想已经成熟D.有利于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2024-02-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商王朝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对此认同,而在王畿之外,却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商朝政权统治的动摇B.华夷之辨理念已深入人心
C.各方国之间缺乏交流D.内外服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为赈济灾区、振兴经济,唐代宗任命刘曼为户部侍郎兼京兆乎,着手实施改革。刘曼对灾区的改革如下:一、扩大常平仓经营。原常平仓的职责是贩灾,刘曼担任此职后,提出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灾区与当地交换其他产品,再运到外地销售。采取这种方式,可调剂收购地与销售地之间的物资余缺,既帮助了灾区,又活跃了经济,还增加了国家收入。这就是刘曼坚持的“丰则贵余,歉则贱菜”的原则。二、实施救灾新法。刘曼重视收集各地的气候变化信息,做到“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更值得称道的是,刘曼还提出赈济新办法,即:由国家在灾区低价出售粮食,解决灾区缺粮的困难,以此支持灾区发展农副业开展生产自救。这样,既助灾民度荒,又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即所谓“国计不乏”。

——摘编自丁声俊《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的粮食经济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曼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曼的改革。
2023-10-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