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这(     
A.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B.说明明清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
C.是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力证D.推动了当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8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材料二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023-10-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023-10-15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928年,苏联收购到的粮食仅为4.28亿普特,相当于1926年同期收购量的3/4,出现严重粮食收购危机。1952年7月至1953年7月,中国收入粮食547亿斤,支出587亿斤,短缺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一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2023-09-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2023-09-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以“劳动”命名的杂志——《劳动》月刊。同年,《新申报》对工人的生活情况及阶级特点进行深入报道。1919年后,中国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这表明(     
A.知识分子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加深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日益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2023-09-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晚明大变局》《万历十五年》等书都详实记录了16至17世纪,中国通过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强大顺差,全球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2023-09-0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成为武侠小说主流,代表作品有《包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里清官统率侠客,惩暴护民、伸张正义。这表明清代(       
A.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B.封建社会走向腐朽没落
C.传统价值观念遭到抛弃D.人们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2023-09-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其门人则“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这种现象(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秩序
C.推动了儒学教育平民化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内核
2023-09-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