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2024-05-3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1965~1975年,我国西南和西北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国防工业投资占25%多,加上机械工业投资则达到34.7%,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奠定最初基础而投向这两个部门的投资比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造成工业结构的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就
C.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工业化进程D.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2024-04-01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16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如表为东晋文学发展情况统计表,对该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地域中心及文学主题
东晋初期主要是以建康为中心的京都地域的“中兴”文学主题兴起
东晋中期主要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会稽地域“玄言”文学主题的兴盛
东晋后期后期主要是以庐山为中心的寻阳地域“遁世“文学主题的兴盛
A.反映了区域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体现政治环境与文化互动
C.清谈无为之风冲击传统伦理道德D.创作题材世俗化特征显著
5 . 18世纪末,一两白银兑换铜钱一千文左右,随着白银大量外流,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B.缘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C.这一趋势将加重百姓负担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
2024-04-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7 . 下表所示为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外资在华企业的投资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列强(     
业别外资资本/元总资产/元
船舶修造业4,943,0008,120,000
砖茶制造业4,000,0005,600,000
机器缫丝业3,972,0005,309,000
其他进出口加工业1,493,0001,938,000
A.在华开展非法经营活动B.联合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C.在华投资环境明显改善D.借助洋务企业牟取暴利
2024-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唐高祖、太宗时期任仆射的俱为元勋重臣。在政事堂群相议政时,尚书仆射品位高于侍中、中书令及其他加议政衔的官员,有着尚书左右仆射领导群相议政的含义。但是到了贞观末年,仆射一职长期出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尚书省强化了中央集权B.尚书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尚书省避免了决策失误D.尚书省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常驻参议员和政府委员时,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18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东汉人口密度图(永和五年)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