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改土归流是我国古代推行的一种强化对少数民族管理的制度,是指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政策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4-03-06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路线示意图,该图为(     
A.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C.指南针传播路线图D.郑和航海路线图
3 . 1382年,云南丽江木氏归附明王朝,被任命为丽江府土官知府,世代承袭。1723年,云贵总督高其倬上奏曰:“……木钟在地方亦不能管辖,且恐贻误地方。丽江府原设有土知府一员,流官通判一员,今将知府改为流官,将通判改为土官。”奏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反映出(     
A.改土归流政策在边疆地区得到了落实B.云南丽江开始进入全国统一政权版图
C.行省制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不断扩大D.边疆土司制度在清朝已经被彻底废除
4 . 索伦是对清以前居住于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的鄂温克、鄂伦春、及达斡尔民族的概称。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但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索伦交易,发现“皆通汉语,问答如流”,这有利于(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汉语成为少数民族通用语言
C.满汉民族交融加快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体现了明朝(     
区域明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蒙古1571年“俺答封贡”,设立榷场。
西藏封授僧俗首领,设置政、军机构,开设茶马互市。
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首领封授官号。
A.加强西南管理B.重视边境贸易C.推行因俗而治D.促进疆域拓展
6 . 秦朝至明朝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发展过程,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
7 . “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
8 . 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       
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
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
9 . 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采取某一措施实施之后产生的影响(       

序号

影响

使得朝政进一步“暗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有优先御览的特权

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

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       
A.实施奏折制度B.设立内阁制度C.创设军机处D.设立理藩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时,“定被灾八分至十分,免十之三;五分至七分,免二;四分免一。康熙十七年(1678),改为六分免十之一,七分以上免二,九分以上免三。雍正六年,又改十分者免其七,九分免六,八分免四,七分免二,六分免一。然灾情重者,率全行蠲免”。据统计,康熙一朝各种项目的大小躅免总计不下500余次,所免总数超过一亿数千万两,乾隆朝的蠲免也是屡出大手笔,乾隆六十年间,计共普免全国钱粮四次(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二年、五十五年)、漕粮三次(三十一年、四十五年、六十年)。

——据《清史稿》等

材料二   古代农业减灾系统由农业减灾、工程减灾和生物减灾三大主体组成。把农业生产和减灾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以抗旱保墒的土壤耕作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的田间管理措施和耕作制度、选育和引进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为中心构建而成的农业减灾技术体系,是中国传统农业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减灾工程技术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旱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农田排灌器具的设计使用、治河工程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南方水田水利工程的兴建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生物减灾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成本低廉,安全性高,较能维持生态平衡,主要应用于蝗害治理活动中。

——摘编自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救灾减灾。
2023-12-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NT20名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