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诗中写道: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收降漠南蒙古B.击败准噶尔部
C.反击沙俄侵略D.统一宝岛台湾
2024-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暨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洪武五年八月,倭夷寇福州之福宁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
○洪武十三年七月,倭夷寇劫广州府东莞等县。
○洪武十四年七月,己巳(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七年八月,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A.打击走私活动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防御倭寇骚扰
4 . 下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他们都(     
思想家思想主张
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置行法而不用)也
黄宗羲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A.强调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B.批判君主专制
C.提倡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D.主张礼刑并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这一权力结构变化,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力图在政治体制上扫除一切危及皇权的因素,以维护朱明皇朝统治的个人的主观意志。”由此可知,该权力结构变化是指(     
A.置军机处,行密折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组建内阁,授其票拟权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6 . 明朝废除丞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逐渐形成。此机构是(     
A.中书省B.枢密院C.内阁D.礼部
2024-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冯尔康先生认为,雍正帝的政治才能,“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比较了解下情,二是比较了解自己,三是建立在这种了解基础上改革政治的抱负”。雍正帝比较了解下情主要得益于(     
A.内阁制B.奏折制C.军机处D.议政王
8 .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2024-03-02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著作的内容能反映出(       
A.长篇小说的兴起B.社会文化环境宽松
C.士大夫的价值追求D.士人对社会的反思
10 . 如表分别为1600—1840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和人口数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A.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B.清朝国力持续增强
C.农耕文明发展与危机并存D.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2024-0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