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几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被后来学者推为中国民主思想的先锋,代表作《潜书》。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认为至尊王子并非天地大神,而是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认为官多害民,天下之官皆弃民之官,天下难治者,不是民而是官。认为人们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如同处一帐之内;在家庭伦理方面提出“男女,一也”。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天然权利。提出“天地之道故平”,治不平必富民,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反对儒者空谈误国,把能否救民视为儒者的标准。推崇王阳明良知之学,袭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张经世致用。

——改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4-0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初制定《大明律》,将雇工与奴婢划在一起,同属贱民等级。而明神宗时期制定的有关缙绅地主存养奴婢的法律条款,把短工从雇工中划分出来,均“以凡人论”。这一变化反映了(     
A.用工方式的根本改变B.封建依附关系的弱化
C.劳资矛盾的日益尖锐D.政府法律效力的削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农、牧、桑、渔的互养,关中地区出现粮、草、畜的结合,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农、牧、鱼、副结合的桑基鱼塘,使动植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常处在一种良性循环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说明了明清时期(     
A.区域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B.生态农业模式已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技术向纵深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玛窦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

天主像一幅

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母怀抱幼年耶稣像

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

镶宝石十字架一具

报时自鸣钟一座

三棱镜两块

缀纯银链三角形玻璃杯两个

大西洋琴一张

奥泰疏斯《月相》一书

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利玛窦的礼品单”,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29年,浙江沿海一支戍军暴动并参加海盗,派去的官员不能制止海外贸易或扑灭海盗;1531年,负责防务的御史被调走,但没有任命接任的人。此后,地方官放任海外贸易,甚至有些官员为了利益,支持私人出海。这反映出,明代海外贸易中(       
A.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博弈B.政府海洋政策逐渐走向开放
C.统治集团对海禁政策的反思D.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的削弱
9 .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人地矛盾突出C.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重农政策强化
10 . 清代浙江一带的佃户小农,“一时若有缓急,皆将所收之米,随其多寡”,典当为银以备日用,次年“新稻未收之前赎回,以济口食”,相比于直接从市场购米,价格便宜,“人以为便”。这一做法是缘于(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C.赋税制度逐步调整D.农业商品化水平提高
2023-11-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