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掘,在青海乐都、甘肃永昌的马家窑文化墓葬群遗址中不仅发现了残存的粟、稷等作物的碳化籽粒,还有细心磨制的石斧、石镰和石凿等工具出土,“居民多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聚居形成聚落”。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时期(       
A.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B.南稻北粟格局形成
C.已出现早期国家雏形D.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B.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
C.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显现D.农耕生产内部分工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特点
C.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出螺旋上升趋势D.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46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多元一体特征凸显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礼乐制度趋于完善
6 . 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93座墓葬中,随葬品超过30件的有9座,其中有一座墓葬随葬110件器物,而其他大部分则是在10件以下。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     
A.人类逐渐由迁徙到定居B.社会等级分化较为明显
C.中国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7 . 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父系氏族社会,氏族组织不但没有瓦解反而趋于紧密,其根本原因是(     
A.阶级分化尚未完成B.生产力水平低下
C.部落联盟关系融洽D.私有产品剩余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龙山文化遗址考古中发现,氏族或家族墓地已不再流行,墓葬大多数分布在个体家庭的房屋附近或者院落内,个体家庭已是社会主体。据此推断,当时(     
A.氏族观念消失B.私有制度产生
C.阶级分化明显D.个体农户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距今约45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既发现有大量玉器随葬的豪华大墓,同时又发现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的小型墓。这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C.已经建立君主专制国家D.文明领先世界其它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庭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姜寨聚落属于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仰韶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