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2019年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这一遗址,以下说法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B.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
C.出土了大量玉器,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D.为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提供了有力实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时间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的古代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了1000多件陶器,其中不乏精美的彩陶,出土的石器、骨器也十分丰富;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部分玉器和象牙器等制作也相当精细。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原住民贫富分化非常明显B.见证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C.可能是某民族政权的都城D.属于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3 . 新石器时代,听起来很遥远,大约从一万多年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下列对新石器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
②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④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 .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古城四面城墙上各有2个水城门,城内由二纵二横相交的水路组成近似“井”字形路网,把宫殿区与墓葬区围合在中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已经形成规范的“井”字形道路网,宫城位于“井”字形道路网的中部,这种样式的道路网后来成为古代都邑道路的规制。这说明(       
A.古代城市起源于良渚文明B.礼制思想影响古代都邑建造
C.古代路网均为“井”字形D.早期城市建设初显国家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座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于2022年3月31日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3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前坊后居”式大型复杂房址,还在两座屈家岭文化时期酋长级大墓中出土了梯形独木棺、双玉钺、单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大量猪下颌骨等重要遗物。据此推断,当时该聚落
A.发动战争较为频繁B.出现农耕和定居生活
C.尚未出现贫富分化D.大规模进行猪的养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考古学者2021年9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的神树纹玉琼(用于祭祀的法器),因其表面刻有神树图案而被认为是与大神沟通的媒介。据此可知,古蜀文明(       
A.青铜制造技术发达B.与中原文明异质同源C.存在朴素天人观念D.王权统治有神秘色彩
2022-04-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22年3月4日,在良渚博物院举行了良渚文化&百泰精工IP授权仪式暨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展示了“尊琮”“渚梦”“玉鸟”等70余款产品,清华美院博导黄维介绍,这些产品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中的神徽、玉琮、玉鸟等因素。这些产品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真实再现了良渚文化的辉煌
C.有效地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口尊、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独特的顶尊跪坐人像、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丝绸和纺织品残留物、碳化稻、竹和阔叶林树种等多种遗物。这表明
A.中华文明的多元性B.国事决定于礼乐制度
C.专制皇权已经确立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2022-03-08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       

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
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022-02-21更新 | 724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姜寨聚落人们生产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社会贫富分化现象B.人们大量使用彩绘陶器
C.定居于黄河中下游地区D.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