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长江上游距今4500年前的宝墩遗址,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高等级建筑群和基本合围的夯筑城墙。长江中游有数十座之多,其中石家河城址面积达120平方千米,如果加上区域内和周边的城址、聚落,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其外围水利系统由11道坝体、山体和溢洪道组成,是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由此可以论证(     
A.中华早期文明的萌发B.聚族而居的生活状态
C.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D.阶级分化的发展状况
2 .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史前遗址始筑于距今约5000年以前。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据此可知,走马岭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C.初步形成城市格局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     
A.分布地区广泛B.形成南北差异
C.技术水平高超D.生产工具多样
2023-07-08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国家起源阶段的三部曲:古国(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方国(夷夏关系消长最后形成多元一体共处关系的阶段)—帝国(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加强)。下列与“三部曲”对应的组合是(       
A.商              B.姜寨遗址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文化遗址发现遗存(部分)时间
湖南玉蟾岩遗址人工栽培稻种距今约14000—18000年
浙江上山遗址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距今约8600—11400年
河北磁山遗址地窖式粮仓、家猪骨距今约7600—8000年
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C.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D.石器打制技术成熟
6 . 干栏式民居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下图为我国广西和东南亚地区的干栏式民居。由此可推知,干栏式民居体现了(     
   
A.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B.儒家礼制的文化烙印
C.砖木结构建筑的传播D.游牧生产方式的影响
2023-06-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的历史轴线。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学家出土了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晚期特点的陶鬻、陶盂等陶制品,还有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以及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物相同的双翼形玉饰。这说明(     
A.部落联盟战争频仍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国家机构形态完整D.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发现,在山西陶寺遗址一座贵族墓随葬的骨耜上发现契刻有一个“辰”字,专家推测墓主的职官可能为农官;同时在该遗址还发现有古天文台,当时人们已将一个太阳年分为20个节令—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个重要节点。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层的分化B.文字体系的形成C.国家形态的成熟D.农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某文化遗存考古出土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4000多年。由此判断,该文化遗存位于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早期文明(       

时期

西部

东部

公元前2500年

陕西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公元前32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5000年

仰韶文化

青莲岗文化

A.相互之间交流频繁B.呈现多元化分布格局
C.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发展具有均衡性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