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说文解字》载:“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史载嫘祖是成都嫘祖村人。近日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不同形式的丝绸残留物,证明了在三星堆文化时期蜀地就已经开始使用丝绸。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必须互证B.丝织技术发端于巴蜀地区
C.传世文献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D.蜀地的丝织技术历史悠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     
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
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3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中有关于原始社会猎马的描绘,如下图所示。图中一人正面围堵,一人其后偷袭猎物,第三人驱赶猎物。从这一岩画可以断定当地族群(     

A.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B.讲求工具和策略的运用
C.将射箭与军事训练结合D.出现了农业领域的分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曾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在距今5300年前后,其影响范围已南达长江中游,北抵河套地区,东到黄河下游,西至黄河上游地区。这表明(     
A.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出现B.中国早期文明出现多个中心
C.早期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发展D.仰韶文化不同于河姆渡文化
2023-08-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这体现了(     
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
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陕西省姜寨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13000平方米。出土的文物有石、骨、角、蚌、陶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1万多件,出土的黄铜片是中国发现较早的铜器残片。下列项中,对姜寨遗址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鼎盛时期B.基本具备了初始国家的形态
C.呈现出原始人群的典型特征D.出土的陶器可能用于储藏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证据表明,大约距今6000年前后,中国先民采集野生果实的数量大大下降,种植粟和大豆的比例逐渐上升。这表明(     
A.国家雏形开始形成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早期文明获得发展D.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考古,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在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取代。这与古籍中黄帝出生于曲阜并以曲阜为都和少昊以曲阜为都的记载相吻合。这说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A.呈现多元一体发展特点B.存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是一种文化的不同阶段D.真伪需要古籍记载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玉器,造型、纹饰设计精美,数量多寡不一,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材料主要说明红山文化(     
A.玉器已应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B.出现了私有制以及阶级的分化
C.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政权D.手工业的规模和技术十分高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城遗址平面图。它反映出(     

A.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B.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C.国家初始形态的具备D.手工业技艺已经成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