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在太湖流域形成了以良渚为中心,多个次中心、中型聚落和小型聚落构成的四级金字塔式层级社会结构,出现了掌握军事指挥权和宗教祭祀权力的王,及其统治下较为稳定的行政控制区域。这表明,良渚文化(     
A.具有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B.已经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C.拥有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D.建立了政教合一国家政权
2024-01-2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江西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工作者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坛、庙、冢等遗迹,同时期其他地区还出现了以城址、祭坛、王陵、玉礼器和陶礼器为标志的遗址。这说明当时(       
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B.奴隶制经济达到繁盛期
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宗法等级体制得以确立
3 . 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第二、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8000—7150年,与时代相近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相比,两者均以筒形罐为主要炊器,但其陶器组合不同,筒形罐的形制与纹饰差别也较大。据此可知(     
A.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B.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C.文明在孕育发展中具有共通之处D.父系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024·河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张家口市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出土的筒形罐,与四台遗址出土的素面平底筒形罐具有相似性;邓槽沟梁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与河套地区海生不浪文化相似,应是受河套地区同类遗存东进影响;第四期文化遗存面貌,与龙山时期河套地区永兴店文化也十分接近。由此说明(     
A.该区域农耕文化发达B.该区域草原文明发达
C.制陶工艺先进D.该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024-01-1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石器晚期,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一个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形动物,头部的位置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的“玉猪龙”;仰韶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一个墓室中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放的龙虎图案。这反映出该时期(     
A.礼文化开始形成B.宗教色彩浓厚C.中华文明的特点D.手工业的产生
6 . 在河姆渡遗址中挖掘出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骨耜等物品,这反映了当时(     
A.人工取火技术成熟B.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C.彩陶制作工艺高超D.私有财产逐渐增加
7 . 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     
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
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河洛地区的苏羊遗址出土的高等级遗物兽首石雕,其外形与半拉山遗址出土的一件红山文化石雕兽头相似度颇高。由此可知(     
A.当时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南北区域经济文化各具特色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源特点D.早期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2024-01-1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00年10月,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万多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以及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我国(     
A.早期文明集中于南方地区B.原始农耕文化领先世界
C.小农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D.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
10 . 经研究发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邳州大墩子遗址发掘的近80座墓中,有的墓用狗或陶狗,整猪或猪头随葬,还有一些墓随葬龟甲,随葬品数量不一,有的达60余件,部分在10件以下,也有的无物。据此判断,当时该地(     
A.宗法制度初步形成B.阶层间流动日益频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D.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