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5-24 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其中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位于北方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
C.元谋人遗址D.良渚遗址
2. 考古学家将中国早期文明划分为六个区域:陕豫晋邻近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主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     
A.统一性B.连续性C.开放性D.多元性
2024-05-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以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产生D.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下表体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
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
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
元谋大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
蓝田人约115万年—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
北京人约70万年—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
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
A.中原核心、兼容并蓄B.本土特色、多元并进
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已分离B.黄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野猪
C.动物驯化和家畜饲养发展D.河姆渡人依然是迁徙生活
2023-01-29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     
A.“独立发展”的特征B.“多元一体”的特征
C.“连绵不断”的特征D.“农业文明”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良渚墓葬遗址出土了代表权力和王位的玉钺,以及带有“神徽”刻饰的璧、琮等重器,彰显了良渚古国财富的积聚程度和积累规模,使玉器从之前一般性的喜爱与装饰作用上升到权利与财富的等级象征。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成为中原文化发源地B.具备文明初始形态
C.形成成熟的礼乐制度D.已经建立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说文解字》载:“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史载嫘祖是成都嫘祖村人。近日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不同形式的丝绸残留物,证明了在三星堆文化时期蜀地就已经开始使用丝绸。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必须互证B.丝织技术发端于巴蜀地区
C.传世文献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D.蜀地的丝织技术历史悠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某学者的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这位学者引用的两段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
C.私有制的起源D.早期国家的诞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据史料记载,商代设立了大量的官职,例如都正都吏、都司都工、都市、都尉等,用于监督和管理地方事务。这些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税收,法律,军事和公共工程等事务。官员们的职责和权力都由朝廷授予,而非诸侯授予。这折射出商朝(       
A.分封制已得到普及B.宗法制度已经成熟
C.商王权力得到加强D.官僚制度趋于完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商王作为群巫之长和统治者,不仅对民众进行精神安抚,还让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助。商王以下,宗、祝卜、史等人既是商王进行占卜的辅助者,也是落实救灾措施的具体执行者。这反映出商朝(     
A.充满了神权以及专制色彩B.防灾救灾是商王的主要职责
C.国家机构的治理功能增强D.已形成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由此可见,这一制度(     
A.受到了神权思想的影响B.形成政权和族权的结合
C.沿袭了前代内外服制度D.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尚书·康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A.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B.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延续商朝的治国思想D.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2023-08-01更新 | 54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史记》记载,国人暴动平息后,周厉王仍无法返回镐京,“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但是春秋战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却说是厉王逃走后,一个名叫“和”的共国诸侯摄行天子事,故称“共和执政”。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乏出土印证的文献不能使用B.成书年代越久史书越可信
C.无法判断的史学分歧可以并存D.官方正史才具有研究价值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有(     
①各诸侯纷争不断   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华夏族发展壮大   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春秋时期,楚、秦率先设县立郡。在楚、秦等国的郡县制度之下,作为政治身份的楚人或秦人色彩日渐突出。就风俗而论,秦所吞并的蛮夷皆“染秦化”,楚所吞并的蛮夷则皆“染楚化”。据此可知,春秋时期的郡县制(     
A.延缓了国家统一B.强化了宗法观念
C.有利于华夏认同D.固化了乡土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2023-06-28更新 | 1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成语“摩肩接踵”出自《战国策·齐策》,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繁荣的景象。如果你来到那个时代的临淄,你可能会遇到(     
A.一代霸主齐桓公B.孔子周游至齐国C.田间在使用铁犁D.五铢钱流通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C.“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D.鼓励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推行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     
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
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孔孟的思想和主张(     
A.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B.体现了民本思想
C.均记述在《论语》一书中D.借鉴了道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诸侯争霸的需要B.军事理论的形成
C.政治制度的演进D.生产方式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