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商周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

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因已经出现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而被学者划入文明社会的范畴。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人们仍然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各种“族”的网络中;血缘组织与政治组织的架构相互支撑并往往是融为一体的;作为成熟国家标志的地域组织并没有建立,或者仅仅在周朝后期有些萌芽。因此,学者多称这一阶段的国家为“早期国家”,以与战国以后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国家区别开来。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家的特点。说明西周符合早期国家特征的具体表现。
2024-01-3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至二十四世伯阳立,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摘编自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2022-10-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帝时期是中国从原始时代到上古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尚未形成国家,也不是部落联盟,而是“部落联合体”或“酋邦”,并产生了一个超然于各部族之上的部族,它代表整个部落联合体的利益和秩序,其首领被称为帝或后。部族对部族的统治是血缘对血缘的统治,但是各部族往往相对地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因而这种统治也具有一定的地缘成分。相传,颛顼时期“绝地天通”,禁止民间的通灵者随意与天神沟通,改为由专门的祭祀官员负责与天神的沟通。

——摘编自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

材料二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初期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以宗法制为根本,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同姓的家人,少数分给功臣和其他诸侯国的后人,由此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策局面,更好地统治了西周初期的王室体系,实行井田制以促进奴隶社会的发展,创造礼乐制来维系阶级礼仪规范。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帝时期作为过渡阶段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对夏商制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继承与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行大分封。《史记》说武王首封太公于齐、周公于鲁,恐不可信。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周公的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一般都得到封地,做大小诸侯。

材料二   周天子自称是上天的元子(长子),上天付给他土地和人民,因此得行施所有权。天子算是天下的大宗,同姓众诸侯都尊奉他做大宗子。天子分土地臣民给诸侯或卿大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确立金字塔型的统治结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说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种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叔振鐸,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邱......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為氏。

                     ——摘编自(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它有什么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封建帝国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