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原来铸鼎,制作青铜器不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图像。这表明(     
A.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B.青铜器的实用性很强
C.贵族生活普遍很奢靡D.当时祖先崇拜很盛行
2 . 据史料记载,商代设立了大量的官职,例如都正都吏、都司都工、都市、都尉等,用于监督和管理地方事务。这些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税收,法律,军事和公共工程等事务。官员们的职责和权力都由朝廷授予,而非诸侯授予。这折射出商朝(       
A.分封制已得到普及B.宗法制度已经成熟
C.商王权力得到加强D.官僚制度趋于完备
3 . 据《史记》记载,商代名相伊尹放逐暴虐乱德的商王太甲三年,直到太甲悔悟才归政于他;《周礼·小司寇》记载:西周自由民(国人)有议政的权利,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必须征询国人的意见,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迁都),三曰询立君(国君废立)。材料反映出(     
A.国人舆论影响国家大政B.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D.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皇权
2024-01-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考古工作者曾经多次在周原(周人早期活动的根据地,今陕西西部) 作过调查发掘,不仅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基址、贮藏大量青铜器的窖穴,还发现了近三百片刻字的甲骨,有的记载祭祀商王的情况,有的记下楚、蜀、巢等地名。据此可以了解(     
A.周人早年与商以及其他方国的关系B.西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发展情况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的多元一体特征D.贫富分化开始产生和青铜工艺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商汤立国后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使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从而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列叙述不符合商朝历史的是
A.大量青铜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于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2022-02-2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甲骨文是中国早期较为成熟的文字
C.商朝最早奠定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7 .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何尊是西周早期名叫“何”的宗室贵族所作之青铜祭器,在底部铭文中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训,营建成周。铭文“宅兹中国”把“中国”两字作为词组,为“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A.神权与王权统治相结合B.青铜铸造工艺世界领先
C.集权政治体制已经形成D.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
2022-01-21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君被放逐的事例很多,著名的如伊尹将太甲放之于桐宫 ,国人暴动使厉王出奔于彘等。对于这些情况时人不以为怪,周王后裔王子朝对周厉王被逐事曾直言不讳地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君王于彘。”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局面动荡不堪B.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C.带有原始民主传统D.宗法制的逐渐崩溃
9 .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的《管子·轻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汤德至矣”,于是“皆归商”。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
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
B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夏朝出现牛耕
D《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现刀耕火种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