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有炊煮食物用的釜,蒸食物的甑,煮水的盘,盛放食物的豆、盘、钵和盆等。这些用具的出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河姆渡文化(     
A.已经产生贫富、阶级分化B.已经开始全面种植水稻
C.黄河流域生产力水平较高D.已经处于生活定居状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
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
2021-10-27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5200—4600年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会画着各种图案。陶器纹饰则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这些物品可用来研究当时南佐地区(     
A.生活方式和文明风貌B.文明的对外辐射范围
C.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D.早期国家的政治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公共墓地里。这主要反映(     
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
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奴隶已经成为陪葬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青浦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古朴可爱的陶塑家猪,据此判断该地区(     
A.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较明显
B.当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
C.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D.初步改变了对自然资源的纯粹依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45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既发现有大量玉器随葬的豪华大墓,同时又发现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的小型墓。这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C.已经建立君主专制国家D.文明领先世界其它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铜尊则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这体现了
A.早期国家的产生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的形成D.中原进入青铜时代
10 . 根据中国考古发现,在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1万年)的遗址中,除了被吃剿的兽骨外,一般很难见到食物遗存,尤其是碳化的粮食作物:而在全新世(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会有一些完整的碳化粮食遗存。材料可用于说明(     
A.粮食储存技术进步B.渔猎不能满足人类需要
C.原始农业得到发展D.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