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石磨棒和石盘,它们是粮食去皮或磨粉的加工工具。在西北和华北的遗址中还出土了更先进的加工工具石臼或石杵,并在山西夏县村及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均出土了谷粒化石和窖藏。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已出现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C.采集渔猎业被完全取代D.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样
2024-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陶文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的具体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除早期的半坡遗址外,大约自公元前4800—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都有陶文。这一现象反映出(     
A.早期文字已经成熟并扩展B.中华文明一体化趋势
C.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特征D.区域间的交流较频繁
2024-03-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河南郑州西山城址年代距今5300—4800年,其城墙采用版块法夯筑,城内不仅有许多房址和窖穴,还有一处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另有高规格祭祀的礼祭遗迹,还发现了灰坑葬人、乱葬坑等现象。西山城址的发现印证了(        
A.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B.邦国林立的国家形态
C.粟稻农业的早期分工D.多元一体文明的成熟
4 . 据考证,内蒙古大窑遗址出土的细石器与华北地区出土的细石器存在一定关联。此外,鄂尔多斯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出土的类型多样的细小石器,同样也保留了明显的华北旧石器文化晚期的细石器传统。这表明上述遗址(       
A.文化深受华北地区影响B.汇集了大量流动人口
C.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精湛D.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工
2024-03-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时期,觚不是一般饮器,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龙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中,随葬陶器包括食器、酒器两大类,其中的豆、觚器物排列有序,器类成组,数量为7组。这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     
A.早期国家形态初具B.原始礼制观念已显现
C.居民生活质量提高D.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2024-02-29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六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进行了新勘探和发掘,发现了高等级祭祀礼仪遗存及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基址,出土了成套高规格石钺和大量玉石器、陶器新器形。这表明当时该地(     
A.先民以渔猎采集生活方式为主B.进入到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C.文明发展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D.社会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2024-02-29更新 | 16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落后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落后D.阶级分化明显
2024-01-01更新 | 65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东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8 . 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     
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
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中期)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距今约5000年前(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
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
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
2023-12-27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经研究发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邳州大墩子遗址发掘的近80座墓中,有的墓用狗或陶狗,整猪或猪头随葬,还有一些墓随葬龟甲,随葬品数量不一,有的达60余件,部分在10件以下,也有的无物。据此判断,当时该地(     
A.宗法制度初步形成B.阶层间流动日益频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D.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现,吉家庄遗址(位于山西大同)地表上散布的陶片非常丰富,以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主,另见零星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磨光黑陶。所见器型主要有鬲、罐、豆、犟、双耳壶等。这说明(     
A.该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文明的代表B.大同地区是黄河流域文明发源地
C.阶级分化决定社会生活方式演进D.当时吉家庄先民已大量使用陶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