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通过对赵陵山墓地随葬品的分析,学者认为,在良渚文化早期,赵陵山墓地的家族为上层平民;到了中期,这个家族中有人成为统管一方的权贵,也有人成了首领;到了晚期,这个家族就未出过“杰出人才”,又成了只有平民的家族。据此推知,良渚文化时期(     
A.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神权色彩日益浓厚
C.血缘政治逐步发展D.社会竞争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已经遍布今天中国的各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长江流域至少各自存在三大族群……正是这些族群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早期中华文明。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B.星罗棋布C.单一中心D.多元一体
3 . “三叠层”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的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据此可知,这一考古重大发现表明(     
A.中华文明起源最早B.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C.中华文明一脉相承D.中华文明内涵丰富
2023-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3-12-14更新 | 59次组卷 | 54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山西陶寺遗址、甘肃和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如图1所示),陕西延安神木石峁的玉璧(如图2所示),都是源自良渚玉文化。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中的玉器也都受到良渚玉文化的影响。直到商周之后,各地出土的玉器中仍然有良渚文化遗存的影子。材料可用于说明(       

图1玉琮图2玉璧
A.中华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传承B.早期中国南北联系的加强
C.良渚文化的社会生产力发达D.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     
A.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步
C.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裁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1973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这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河姆渡人就是用它来盛放食物的。该器具最有可能盛放(     
   
A.小麦B.稻米C.大豆D.玉米
9 . 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墓葬,从迄今清理发掘的情况看,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无论是葬制还是随葬品,各种类型之间界限分明,差别很大。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存在聚族而居的村庄B.社会等级分化较鲜明
C.大型墓的随葬品精美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10 . 在中国北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有类似“坛”的祭祀建筑,坛内或旁边都有墓葬现象,规模大小不一。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遗址,神庙、祭坛、积石冢三者齐备。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属于(     
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大汶口文化D.良渚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