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读图阅史,把握时空。下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下列各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出土精美玉器,还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B.②处典型器物是黑陶,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C.③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D.④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距今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并有多例室内挖墓埋人的现象。下列各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A.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的例证B.该地居住形式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C.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D.该地居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3 .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作为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3200年),最近考古发掘又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次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异于中原的青铜面具、人像,青铜神树(象征连接着神界、人界和冥界);也有和中原类似的青铜礼器和大型仪仗用具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巴蜀文明受到长江中游、鄂西川东地区文明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以下选项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三星堆遗址历史久远,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了解古蜀文明
B.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实证
C.异于中原的青铜器有可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有关
D.中原地区夏商王朝创造的礼制对周围方国文明影响深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地区年代(距今(2019年)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西辽河
6000仰韶文化早期北辛文化汤家岗文化马家浜文化赵宝沟文化
6000—5800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红山文化
5800—5300
5300—4700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小河沿文化
4700—4300庙底沟二期文化
4300—3800宝墩文化齐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钱山漾广富林类型雪山二期文化
3800—3500三星堆文化寺洼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马桥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   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