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中最高一级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公爵、伯爵、侯爵、大主教、主教等高级封建主,高级封建主又将土地转封给子爵、男爵等下属,子爵、男爵再依次封给最低一级的骑士。土地封受后,封主与封臣结成领主与附庸的主从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而处在金字塔之下的则是以农奴为主的广大依附农民。在封主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后,封臣要对封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领主与附庸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未履行其义务,臣属关系都可能破裂,或领主将采地没收,或附庸将土地转归更上一级领主,或者变为私有地。但是,由于采地的不断争夺、继承和分裂,二者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法国封建主又奉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就会造成一个封建主有若干个领主的情况,即封建主乙是甲的附庸,可能又是甲的领主或丙的领主。复杂的关系使封建主之间难免出现争夺乃至混战。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法国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法两国分封的相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互相兼并,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韩、魏两氏只有团结起来,在赵、智二氏之中作一选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分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的原因,并据此说明影响史书编纂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