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江西拾年山文化遗址中的二期和三期文化中的墓葬主要是无圹和有圹,无圹穴墓在马家浜、草鞋山松泽、薛家岗和良诸文化中都有发现,而有圹穴小型墓或圹穴经火烧烤的习俗在广东珠江支流的北江石峡、西江封开地区同样见有(如下图)。这表明(     

A.上古时期江西是南方文化的中心B.华夏认同理念已经彤成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各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2024-04-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专业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的村落。如胶南地区的村落发掘出大量陶罐、陶杯、泥质镂孔高足杯等陶器,莱州湾南岸的村落主要从事制盐。这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     
A.村落之间协作生产B.村落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C.社会分化日益加剧D.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已经遍布今天中国的各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长江流域至少各自存在三大族群……正是这些族群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早期中华文明。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B.星罗棋布C.单一中心D.多元一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03年,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郑家沟文化遗址发掘出土器物150余件,其中玉器50件,包含玉猪龙(如图1所示)、三联玉璧(如图2所示)、玉环、玉斧等。出土人骨点30余处,发现祭祀坑20余处。据此可知,郑家沟文化时期(     

A.国家形态开始萌发B.社会文明得到发展
C.手工业经济较发达D.社会分工逐渐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青海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较为合理B.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C.小农经济已经产生D.社会生产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D.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中发现有完整的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王墓、独立的仓储区、官方手工业区等;在其教场铺遗址的城墙上发现了奠基坑和祭祀坑,并出现了人祭现象。龙山文化遗址宫殿、祭坛、墓葬遗存的发现说明(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9 . 下面是我国于1996年发行的一组关于浙江河姆渡遗址的邮票:稻作农业、干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对四枚邮票反映的河姆渡人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栽培水稻,农具先进B.居住房屋,定居生活
C.舟船出行,渔猎为主D.崇拜太阳等自然事物
2023-1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世纪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河姆渡遗址是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代表,如图的稻穗纹陶盆即出土于此。盆上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左右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可知当时(     
A.处于旧石器时代B.人们掌握了原始制瓷技术
C.居民会种植水稻D.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023-1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