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存在大型夯土建筑和高耸的城墙、深陷的护城壕以及门卫房、加宽加固的弧形城墙拐角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城市建设技术成熟
C.邦国林立战争频繁D.开始出现权贵阶层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原始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的加剧D.完备的国家形态
2024-02-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考古学者在位于今内蒙古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粟的炭化颗粒,这些颗粒的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明显有别于野生的同类植物种子。这可用于说明(     
A.南稻北粟生产格局的形成B.北方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
C.高原牧区农牧分工的格局D.定居生活对种植业的意义
2024-01-31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考古发现,距今6700—5600年之间的陕西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多从事渔猎,遗址中发现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多见黑彩,还有少量红彩。据此可知,半坡遗址属于(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仰韶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距今约2000年的陶寺遗址(山西)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棺椁制度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遗址已经初步具备国家形态B.交通发达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
C.中原地区文化受周边文化的影响D.长江流域文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
6 . 龙山文化山西陶寺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大型墓圹穴宽大,葬具讲究,有棺有椁,随葬品多而精美;中型墓随葬品较少;小型墓圹穴仅能容尸,多无木质葬具和随葬品。其中大墓占1%多,中等墓不到12%,小墓约占87%。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     
A.国家已经产生B.已经跨入文明的门槛C.阶级分化明显D.打破了邦国林立格局
2024-01-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最新考古研究发现: “红山文化早期的彩陶器无论颜色、纹样及施纹风格,均与中原地区后同一期文化有较密切的关联;红山文化中期的彩陶图案吸收了庙底沟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弧边三角纹、窝纹;红山文化晚期的勾连纹和磨光黑陶则来源于大汶口文化一期”。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C.贫富差距日益扩大D.区域文明存在交流
8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10 . 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