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距今6000—5000年的安徽薛家岗遗址中,发掘的墓葬里有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并有猪下颚骨随葬,在遗址的红烧土上发现稻壳痕迹。上述现象表明(       
A.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这一地区先民过上定居生活
C.水稻种植在这里最早出现D.区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互鉴
2024-05-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列考古遗址(距今5000—4000年),其出土的实物资料可以反映(     

A.世袭取代禅让B.实施内外服制C.出现阶级分化D.盛行井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玉璧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礼器,呈扁平圆形,中间穿孔,在松花江、西辽河、黄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等地都有发现。据此可知,中华文明(     
A.分布广泛B.源远流长C.多元一体D.独立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落后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落后D.阶级分化明显
2024-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关于黄帝的传说,以其有关的“遗迹”而言,中国北方由东往西,几乎处处有之,各不相同。且传说中的黄帝故事也包含许多不同的主题,黄帝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文明事业的开创者。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华远古文明有多元特征B.黄帝是传说时代虚构人物
C.远古文明的冲突比较激烈D.区域文明呈现不平衡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学者在浙江罗家角等遗址发现有稻谷、稻壳和稻草遗存,其年代距今约 7000-5000 多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仰韶文化D.红山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已发现的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主要发源地外,还有许多散布在全国各地。这说明了(     
A.中华文明的多源性B.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C.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8 . 半坡遗址的整个村落估计由200座小屋组成。氏族的墓地排列规整,随葬品不多且差别很小,一般以陶器为主。半坡遗址体现了(     
A.仰韶文化成就B.龙山文化成就
C.红山文化成就D.旧石器文化成就
9 .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D.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2023-07-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