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距今约4000年的陶寺遗址(山西)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棺椁制度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遗址已经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交通发达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
C.中原地区文化受周边文化的影响D.长江流域文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全球通史》里提到“□□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里应填(       
A.狩猎B.采集C.畜牧D.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落后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落后D.阶级分化明显
2024-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4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据表可知古代中国(     
A.手工生产技术世界领先B.玉文化影响广泛
C.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色D.原始宗教的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为公元前2900年中国部分新石器文化分布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民族形成的曲折性B.早期国家的正式出现
C.夏商文明的区域性色彩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
6 . 截至目前,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大汶口遗址发现了9种陶器符号,这些符号的位置和结构像商代的青铜铭文,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原始文字。在长江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11种玉器符号,其中5种和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相同或相近。这表明,中华文明(       
A.多元一体B.世界领先
C.影响深远D.分布广泛
2023-12-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地区部分学校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977年,河南省文化局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一套距今约8000年的石磨盘(如图),还有石锌、石斧、陶盆、陶罐等四十余件农具或生活器皿。这表明裴李岗遗址的先民(     
A.生活走向稳定B.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C.不再聚族而居D.受父系氏族公社的管理
2023-12-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三角形犁形器、破土器、耘田器、长方形双孔石刀、石镰等。其中三角形犁形器,器体扁薄,有学者认为这是安装在木犁床上的石犁铧。这一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手工制造技术较为先进B.农业生产得到初步发展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D.小农经济模式基本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     
A.史书记载B.神话传说C.考古发掘D.学术论著
2023-11-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72年和1982年,重庆市涪陵小田溪墓地先后发现了7座墓葬,尤其是1、2号墓葬,规模巨大,随葬品数量众多。这些生产或生活物品大多与《山海经·海内经》《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相同。这表明(     
A.先秦政权重视民众的生产与生活B.巴国文化的记载并不可靠
C.考古文物与历史文献可相互印证D.重庆是长江古文明发源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