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日本出土的绳纹时期的玉玦与中国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玦十分相似,而日本玉文化出现年代比兴隆洼文化晚1000多年;在长江下游部分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与日本本州岛日本海一·侧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也高度相似。由此可知,绳纹时代的日本文化(     
A.由中国东迁移民创造B.与中国吴越文化同源
C.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染D.以航海业最具代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山西临汾的陶寺古城遗址总面积约有280万平方米,城址中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礼仪建筑、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大型仓储和下层贵族居住区等。这反映出该遗址(     
A.具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B.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C.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代表黄河流域文明最高水平
3 .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020-11-03更新 | 978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记载,根据同位素测试结果,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它们的铸造技术是一脉相承的。据此可知,该时期
A.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B.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高超
C.中国经济呈现区域化特征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6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
2021-05-15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D.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019-11-02更新 | 770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9年高三上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文化遗存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该文化遗存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