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
A.AB.BC.CD.D
2023-09-21更新 | 353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尧舜禹汤被历代誉为华夏族的四位最英明的帝王。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入“传说时代”。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
A.《史记》所依据的资料业已失传B.对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尚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D.考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2023-05-29更新 | 37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之从部落到国家·课堂例题
3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龙山时代晚期,淮河作为文化上的南北分界被完全确立,淮河流域成为四大强势文化区交互影响的舞台,在其西北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材料表明(     
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交流B.文化汇融催生国家文明
C.淮河成为中华文化中心D.夏朝国家结构较为严密
2023-03-26更新 | 40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2022-10-07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
A.强调文化同源B.提倡“独尊儒术”
C.解决王国问题D.突出“天人感应”
2021-03-21更新 | 804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当今考古学也已证明了五帝后期的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实证依据的是
①陕西临潼姜寨发掘的五个大家族组成的聚落(遗址)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天皇地皇泰皇的称谓
③良渚遗址发掘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④东夷文化中蛋壳陶高柄杯及用玉用鼎的礼制规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08更新 | 710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由此可知该遗址(     
A.可用于研究礼乐制度的产生B.可印证最早国家形态的出现
C.体现了阶级出现明显的分化D.证明了青铜器制造业的成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以黄帝、颛项、帝喾、尧和舜为五帝,并以黄帝为中国古史的开篇,其中必有深意。

特征事迹
黄帝发展生产力的军事盟主当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因此“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五谷)”,以征不顺者,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颛顼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整合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祖先、神灵):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帝喾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鬼神而敬事之。
德治观念形成国家统治形态完善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制定各种刑罚,规定“眚灾过(过失犯罪),赦;怙终贼,刑”。行厚德,远佞人,“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禹、皋陶、契、后稷等22人各司其职,“咸成厥功”,“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摘编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司马迁的“深意”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2-23高二下·安徽滁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5年,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件长流平底三足青铜爵,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青铜酒杯”。《世本》记载有夏代“杜康造酒”“少康作林酒”“仪狄作酒”“太康造林酒”,当时酒主要是专属享用物品,所以在亡夏的夏桀那里仅有少量的酒的篇章记载。这些资料可用于印证夏代(     
A.人的需求提高了铸铜水平B.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C.农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高D.社会运转靠礼制加以约束
2023-05-27更新 | 49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之从部落到国家·随堂练习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