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距今11000—8600年前)出土的红衣夹炭陶的胎体内有明显的谷壳,在红烧土中也发现有炭化的稻壳和叶片,经鉴定,这些炭化谷物部分属野生稻,部分是人工栽培的热带型粳稻。据此可推知,当时我国先民
A.实现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B.彻底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
C.生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D.已满足了自身对食物的迫切需求
2 . 下图是一次文化遗产日研讨会的宣传图,与此直接相关的文化遗址是
A.仰韶文化遗址B.红山文化遗址
C.龙山文化遗址D.良渚文化遗址
2021-06-08更新 | 3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主张,探讨中国国家的起源,既要重视考古发掘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和参考国外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最新成果,也不能忽视文献记载中有关原始社会向早期国家过渡的古史传说所隐含的历史素材。这说明
A.古史传说客观反映历史原貌B.文献记载是最可靠的材料
C.历史研究需要借助多种史料D.中国国家起源具有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
2021-05-15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围绕着神权、王权和军权,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器标识拥有者的地位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分配。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

①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   ②有较复杂的权力结构
③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④形成了君主专制体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这说明,我国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
C.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2021-11-07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7 . “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D.源远流长
8 .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020-12-06更新 | 6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1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
9 . 没有考古资料表明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之间存在直接交流,但两者之间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相似的玉器制作工艺、卷曲的玉龙形象以及相同的石制生产工具、发达的人工农业系统等。这反映出
A.不同文化互动频繁B.南北文化互相借鉴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21-12-16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中出土的鸵鸟蛋皮串珠,它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的。它展示出那时人们
A.高超的绘画艺术B.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C.渔猎的生活画卷D.艺术品加工的最高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