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
2021-09-27更新 | 502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2022-04-15更新 | 900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
2021-01-24更新 | 153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89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8年成都市新都马家乡出土了一件汉代“驼舞”画像砖,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相对而坐于一匹高大健壮的骆驼上,一边敲击建鼓(始于商代,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该画像砖的内容体现了
   
A.丝绸之路促进欧亚民族交融B.汉代成都地区工商业的繁荣
C.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结合D.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
2021-05-12更新 | 85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
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
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中国
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
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
2021-05-23更新 | 74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该图可以得知
A.遗存分布零散,不同文化间彼此孤立多元
B.遗存分布不均,黄河文化成为是唯一代表
C.遗存分布叠加,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基础
9 . 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021-02-20更新 | 93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由此可推论出
①中国各地文明进程模式存在极大差异       ②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
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④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4更新 | 525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