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围绕着神权、王权和军权,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器标识拥有者的地位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分配。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

①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   ②有较复杂的权力结构
③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④形成了君主专制体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这说明,我国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
C.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2021-11-07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3 . “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D.源远流长
4 .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020-12-06更新 | 6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5三星堆又“上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与华夏认同
5 . 没有考古资料表明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之间存在直接交流,但两者之间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相似的玉器制作工艺、卷曲的玉龙形象以及相同的石制生产工具、发达的人工农业系统等。这反映出
A.不同文化互动频繁B.南北文化互相借鉴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21-12-16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5
6 . 下图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中出土的鸵鸟蛋皮串珠,它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的。它展示出那时人们
A.高超的绘画艺术B.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C.渔猎的生活画卷D.艺术品加工的最高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D.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019-11-02更新 | 770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林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考古研究,良渚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种稻外,有的地方也种了粟、黍等旱 地作物作为补充。家畜中从北方引来了羊,农具中出现了三角形石犁等农具。上述考证可以说明(     
A.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
C.农耕文明在交融中发展D.中华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9 . 某文化遗存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该文化遗存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既有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又有青铜立人、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弘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了中华文化的
A.连续性和稳定性B.先进性和丰富性
C.多元性和一体性D.地域性和独特性
2021-06-02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