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
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3 . 《左传》记载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祝佗追述西周分封称“伯禽集团与殷民六族在鲁,康叔集团与殷民七族在卫,唐叔集团与怀姓九宗在晋。他们又分别依靠各地土著居民作为劳役群体,组合成各地的封建国家。”据此可知,西周分封王族到重要地区(     
A.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B.限制了受封诸侯的权力
C.使中国的疆域基本确定D.加速了王权与族权分离
4 . 《左传》记载,鲁国公受封时,"锡之山川,上田附庸”,被封赐的人民,都是当地的居民,不是从外地移入的,鲁国公自己带到封国去的人,只是祝宗卜史、官司奴仆和军事扈从。这一授封方式意在
A.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B.减少封国间的矛盾冲突
C.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D.维护封国内的统治秩序
2022-06-04更新 | 8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合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6 . 《左传》中有关周代诸侯国姓的记载:“虞、破、焦、滑、霍、杨、韩、魏,皆饭姓也。”“周天子封辩后胡公满于陈,赐姓曰她”。可见周代实行“赐姓制度”,即周天子对异姓请侯的原有之姓重新加以申命,这说明“天子赐姓”在当时
A.造成了大量新姓产生B.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C.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D.旨在顺利推行分封制
2021-12-10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7 .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悉至”救难勤王。这一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来源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
C.诸侯履行分封制下受封者义务D.周天子在诸侯中居于权力中心
2021-09-08更新 | 44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鲁国为西周初年的封国,位于今山东省中南部,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据《史记鲁世家》记载:“鲁起周公至倾公,凡三十四世”。以下关于鲁国表述正确的是
A.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B.鲁国建立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C.鲁国在秦统一六国中灭亡D.孔子30岁时担任鲁国中都邑的地方长官
2021-10-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20-21高一下·浙江宁波·期末
10 .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西周建国后,将“殷民六族”分赐给鲁公,使其“帅其宗氏,辑其分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给予康叔(卫国)以“殷民七族”和其它权力,便于其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对以上记载分析正确的是
①分散了商朝遗民的力量②说明鲁卫两国处于王畿地区
③利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④体现了诸侯权利义务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